台灣宣教士投身南非祖魯族事工 為失去盼望的下一代努力

好消息國度新聞 2017/10/30  SHINYU報導  照片提供/莊育靖

「我這一生,不應該只是在銀行櫃台數鈔票。」這是莊育靖第一次去南非短宣後的心聲,也是他生命的轉捩點。

1996年,原為銀行員的他跟著服務南非25年的段忠義宣教士探訪當地孤兒院和戒毒村,便領受宣教呼召,回台後,和太太一同辭職、念神學院,雖獲得家人支持,仍非常辛苦。「當時,家裡還有二百萬房貸,大兒子才剛出生。每季收支快撐不下去時,都會有個信封塞進我們家信箱,到現在,我們仍然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2010年,兩人被差派至南非,帶著兩個小孩搬至夸祖魯—納塔爾省(KwaZulu-Natal)德班市(Durban),服務當地黑人區的郊區小鎮以羅孚(Illovo),投身當地教會兒童、青年事工與神學教育。

莊育靖(左一)、張佳雯(右一)和當地祖魯族的年輕人。

面對貧窮、愛滋盛行的南非祖魯族

南非有9大族群、11種官方語言,祖魯族是其中最大的族群,大約1100萬人,佔了全國25%,超過半數的南非人都懂祖魯語,而夸祖魯—納塔爾省是南非祖魯族的主要聚居地,以羅孚鎮上多數居民也都是祖魯人。

鎮上滿佈的鐵皮屋和少數磚塊砌起的房屋,顯現出黑人區裡的貧富差距。

南非失業率高達27%,其中青年就佔了四成,小鎮上多的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成天在酒吧裡喝酒、打撞球。在這裡,貧窮、失業,帶來了未婚父母與愛滋盛行。

「如果想要結婚,聘金是十一頭牛,大約15至20萬台幣,但年輕人沒有工作、很難存錢成婚——不過,生小孩就可以『賺錢』。」莊育靖說,即使南非政府提倡安全性行為,但福利政策規定,無論結婚與否,生一個小孩就可得一個月約七百台幣的補助;若小孩人數較多,則能得到免水電費的免費房子;如果小孩是愛滋寶寶,一個月的補助更超過二千台幣——在青年普遍沒收入、無法成婚的情況下,未婚家庭愈來愈多,一家三個小孩分別來自三個爸爸的狀況很常見,而危險性行為更助長愛滋疫情擴大。

如今,南非是全世界深受愛滋之害的國家之一,也是HIV帶原者密度僅次於波札那高的國家,全國近六百萬人感染愛滋,每天平均有八百人死於愛滋相關疾病,。「我們省約四成居民都是愛滋病患或HIV帶原者,平均壽命只有50歲。」

張佳雯假日在教會帶領兒童主日學,教室是向別人借來的小車庫。

改變悲劇循環,從下一代開始

在這些環環相扣的問題下,帶來的是更多無所歸依的下一代。教會以一間破舊小車庫作為教室的兒童主日學,每週擠滿孩子,因為在家裡得不到重視與照顧;即使南非政府提供小學到高中的免費義務教育,但學習風氣並不盛行,「孩子不想上學、不想寫功課,很多小學生就留級好幾次,尤其對英文課興趣缺缺。」然而,若希望報考幾乎都是英文教學的南非大學,英文程度卻是關鍵。

莊育靖夫妻認為,改變世代的悲劇循環,唯有從年輕一代開始。他們培育的一個年輕人,生母一直未婚,又繼續跟不同男人生小孩,沒有心力照顧他,所以一出生就與外婆同住。但是他勤勞、上進又很有想法,18歲開始工作,五、六年來存了一點錢,就去買了專業相機,開始幫人婚攝、製作影片,一次可賺一萬多台幣,很快就又開了雜貨店和小吃攤。

其實,雜貨店只是貨櫃屋,小吃攤只是一輛拖車,但這位青年總是拼命為自己的人生找方法。莊育靖說,「為自己努力」的觀念在這裡並不普遍。莊育靖夫妻看見黑人社會大多不重視青年和兒童,但同樣的出身,能有如此不同的命運,可見思想對人生的影響極大;除了改變自己擁有的物質與環境,更重要的是改變思想與價值觀。

他們持續學習祖魯語,和祖魯族社區與教會合作,兩個小孩也在當地學校上課,就是為了融入整體環境,了解當地青年的需要,進而走入年輕人的心。他們也計畫未來建立一間社區青年中心,包含閱覽室、遊戲室和教室,開設電腦和英文等課程,讓年輕人有個替代酒吧的去處。

祖魯族的下一代是改變未來的關鍵。

信徒千里遠,靈命半尺深

除了社會問題,南非教會也面臨不少狀況。莊育靖說,據官方統計,南非有70%-75%的基督徒,但其實充斥著許多異端、成功神學和混合傳統部落信仰的教導。有些教會不講道,會友去教會就是為了跳舞、唱歌;有講員念完聖經就亂發預言,宣告會友死期,只有送米給牧師才能逃過死劫;而異端「Isaiah Shembe」起源自黑人被壓榨的1900年代,一個黑人領袖經過四十晝夜禱告,宣稱得到天啓,上帝呼召他做黑人的彌賽亞,至今已有五百萬信徒。

莊育靖夫妻初抵南非時,看見多數教會都歡迎傳講成功神學的外來講員,反而不太喜歡他們解釋聖經,曾讓他們非常灰心,甚至懷疑起自己的呼召,但他也在省思中看見自己的驕傲:「我想到耶穌降世為人,從什麼都不會的嬰孩開始,他花了三十年在猶太文化中成長,進入猶太人的世界,我不及祂千萬分之一,卻為此沮喪。」他們謙卑服事、以退為進,一天,當地牧師突然對他們說:「你們是我們真正的朋友。你們是宣教士,明明有能力和自由可以去任何一個地方,卻為我們留下來。」讓夫妻倆感動不已。

莊育靖(右五)和祖魯族弟兄一同唱詩。

更讓莊育靖動容的,還有神學院裡求知若渴的學生。「我在神學院任教,看見很多學生沒有自己教會的財務支持,甚至生活費都有困難。」一個學生,某天詢問有無東西可吃,莊育靖才知道很多人都餓著肚子來上課;一個剛果學生有四個小孩,太太 的薪水繳房租就去了一大半,因此他白天念神學,晚上做保全,仍甘之如飴,只因有強烈的心志要開拓教會。

除與當地教會配搭,莊育靖也在神學院任教,當地學生求知若渴。

莊育靖說,非洲多數教會「信徒千里遠,靈命半尺深」,看似到處是基督徒,實際上對信仰認識不深,仍需要穩固真理根基與神學訓練,社會問題更需要外力支援。同時,許多當地信徒心志堅定、刻苦耐勞,渴望向本地本家傳福音,只是缺乏資源,盼望台灣教會更多關懷海外宣教事工,差派短宣隊、支持宣教士,扶持同在主裡的當地肢體,在非洲的改變上一同有份。

(文圖取材自世界微光 網站)

 

 

(880)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