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煉獄 進入救恩 馬丁路德一生致力改教的關鍵

好消息國度新聞2017/10/3歐華神學院助理教授 鄭路加西班牙特稿

 

馬丁路德反對教廷的堅定立場,從來不因教廷重重壓力而屈服,試問造成他反對的教義是什麼?路德顯而有一段影響深遠的屬靈心路歷程,是何關鍵讓他能破繭而出,為救恩奮戰一生…

2017年,是馬丁路德改教500周年,德國東部偏遠的威登堡(Wittenberg)必定迎來比往年更多的遊客。(圖1)

威登堡街景(左)(來源/WCRC),城堡教堂(右)鐵門上刻著馬丁路德的95條。

(圖1來源:http://blog.sina.com.cn/s/)

路德關鍵城市不及威登堡

為什麼路德的出生地,同時也是路德離世之處的埃斯勒本(Eisleben)沒有得到大家更多的青睞?路德成長的地方,埃森納(Eisenach),也沒有成為優先考慮的地方?那座小鎮同時也是一個多世紀後巴赫(J.S.Bach)的故鄉,該城市的後山更是路德當年避難期間翻譯聖經的瓦特城堡(Wartburg)所在地。此外,路德就讀大學的耳弗特市(Erfurt)擁有當時德國境內最重要的學府之一。當然,還有路德在帝國會議上,擲地有聲地宣告「這是我的立場」的沃木斯市(Worms)。這些古老的城市承載著路德生與死的記憶,也向後人講述著路德的青春和改教初期的燃情歲月。然而,在威登堡的光芒之下,其他的改教城市不免黯然失色。究其緣由,絕大部分人都會說,如果沒有路德在威登堡發布的《九十五條論綱》,震古爍今的宗教改革運動從何談起?

堅定不屈的反對「立場」

坐落在威登堡盡頭的城堡教堂是每一位遊客的必到之處。

教堂有一扇銅門,上面刻有整部《論綱》。來人當中不免有人會猜測路德當年的勇氣何在?有學者會説,或許路德並沒有意識到那份論綱會掀起的巨大風暴,所以才貿然行之;也有學者注意到,這份《論綱》當中的一些内容甚至可能來自路德和他的修道院院長施道比次(Staupitz)的促膝長談。無論如何,路德在論綱中對懺悔制度的質疑絕非一時興起。從《論綱》發布後的1517年到路德最終被革除教籍的1521年,羅馬教廷和神聖羅馬帝國都給了路德數次撤回言論的機會。路德不但一直不肯就範,而且越發加大力度地證明中世紀羅馬教廷偏離聖經的錯誤教導。隨著改教運動的展開,局面越難以收拾之後,路德頂著來自帝國和教廷極重的壓力卻更加堅定唯獨基督、恩典和聖經的立場。這不得不讓人靜下來細細思考,路德何來如此驚人的堅韌。他所反對的羅馬教廷的教導到底錯在哪裡?

路德之所以會義無反顧地去打一場在人看來不會贏的戰爭,是因為他早年曾因著神的恩典打贏了一場意義深遠的屬靈爭戰。1545年,即將離世的路德在他的拉丁文著作的序言裡,給後人留下了關於他早年那場「離地獄 、進天堂」的屬靈歷程回顧——那就是路德終於在聖靈的啟示下明瞭唯獨因著信靠基督才得以稱義的過程。(圖2)

但丁神曲(左圖),全詩為三部《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煉獄想像圖(右圖)

(圖2來源:http://www.wikiwand.com/it/Purgatorio_-_Canto_ventottesimo)

煉獄觀帶來恐懼與懷疑

成長在傳統的虔信家庭中的路德,從小就承繼了羅馬教廷在中世紀勾畫的基督形象——審判活人死人的主。據路德回憶,威登堡教堂那裏曾經有這樣直觀逼人的雕像:復臨的基督坐在彩虹上的寶座,嘴中吐出兩把鋒利的劍。所有活人、死人都不能逃避基督公義的審判。對於路德來説,這樣的基督形象實在是太真實,以至於他無法回避。迫於要取悅這樣一位公義的主,討得祂的首肯,路德違背了他父親的意願,放棄學習法律,進入了修道院。

如果進修道院只是一個衝動的選擇的話,路德是無法年復一年、玩命似地修道的。晚年的路德常常提到自己作修士之時是如何極力地遵守修院的種種規定,處處刻苦己身。他甚至自信,如果善行是進天堂決定因素的話,他毫無疑問可以入選。然而,這樣嚴格地修行不僅無法讓路德確定自己得救與否,反而時時讓他處於兩難之間。倘若有時路德覺得做到了神的要求,他自覺裡面有壓抑不住的驕傲;如果他意識到神公義的要求無法可及,他又深陷絕望。在這樣的屬靈爭戰中,路德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全心全意地愛上帝,而且常常覺得自己不配神的救恩。他審視自己內心的時候,都會看到自己常常懷疑神的慈愛和拯救。這種對神的懷疑給早年的路德帶來了刻苦銘心的恐懼,常常折磨他到徹夜難眠。

院長的引導 終得永生啟示

九十五條論綱部分內容是馬丁路德和他的修道院院長Staupitz促膝長談的結果

(圖3來源:https://lutheranreformation.org)

時任德國奧古斯丁修院總會長的施道比次注意到了路德的掙扎,並依次給了路德兩個至關重要的引導。(圖3)

首先,施道比次引導路德默想基督的釘痕,希望他看到上帝在基督那裡彰顯出無盡的慈愛和確實的救恩。施道比次提醒路德,基督的受難不是公義的上帝刑罰所有罪人的預演,反而是上帝深恩厚愛的表彰。

此外,施道比次更帶領路德直接來到神的話語中,看神對自己的啓示,而不是任憑羅馬教廷來勾畫神的形象。在路德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不久,施道比次就將自己在威登堡大學的聖經教師席位讓給了年輕的路德。這樣,路德有了更多的機會沉浸在神的話語當中。也正是這樣的原因,當伊拉斯姆的希臘文聖經一出版,路德就有權、有能力去研讀原文聖經,并從中找到上帝赦罪恩典的確據都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裡顯明無遺了。對這福音的發現讓路德喜悅無比,激勵並支撐他將餘生都傾力於傳講上帝在基督裡預備的福音

 

16世紀的20年代,路德對福音真理的教導借助著新興的印刷業得以迅速地傳遍歐洲各國。與此同時,教會的元首也在瑞士的蘇黎世帶領著另一群會眾參與到改教的運動當中。方興未艾的改教何去何從,請參下文。

 

 

 

 

 

 

(1291)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