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最後一顆珍珠:白寶珠的痲瘋傳奇(上)

好消息國度新聞 2017/3/24 記者李珊整理報導

聖經中記載耶穌伸手醫治一位痲瘋病人的故事,當時痲瘋患者在有人經過時必須大喊「不潔淨、不潔淨」以提醒民眾走避,然而耶穌不但醫治他的身體,也伸出溫暖的手安慰他絕望的心靈,這幅圖像深深觸動人心。

一千九百多年後,在台灣的離島澎湖,有一位白衣天使─白寶珠(圖1)也寫下了一頁醫治痲瘋病患親如家人的動人篇章。

這位被暱稱為「白阿姨」、來自美國的醫療宣教士五十多年間走遍澎湖大大小小島嶼,頂著海風烈日,挨家挨戶尋找麻瘋病人、宣導民眾及家屬對痲瘋有正確認知,在痲瘋令人聞之喪膽的年代,白阿姨的勇氣和愛心見證了上帝的愛何等長闊高深,也活出了榮神益人的一生!

個性內向的白寶珠面對痲瘋病,展現了過人的勇氣和毅力。(圖1)

澎湖痲瘋病防治傳奇

痲瘋病,古時又稱為「天刑」。從古至今,得到的人注定悲慘一生,除了要忍受痲瘋桿菌在皮膚、神經內的侵襲,常常也被迫為社會畏懼的眼光所流放(圖2)。台灣在日治時代病患要被強制隔離,連死後都不能舉行葬禮,得暗自埋葬在無地標土地的地下三尺以下,國民政府時代延用日治時代管理,病患被強制捕捉終身監禁。治療痲瘋的樂生療養院就被社會視為恐怖大宅院。

人們對痲瘋病有著莫名的恐懼,古代患者甚至被流放到無人孤島。(圖2)

 

知名的痲瘋病防治專家格瑞絲‧華能醫師,曾到台灣各地了解痲瘋病防治情形。她發現澎湖痲瘋病患的統計最確實。絕大部分的病患都是在發病之初,就被早期發現。因此病患比起在台灣各地醫療中心所見,要輕微得多。除了少數病史極久的老病號外,他們很少伴有外貌或肢體的畸形或殘缺,社會的接受度也高,顯示病情的控制極為理想。這是定期的訪視和嚴密的追蹤、治療的成果。

而造就澎湖這一頁五十年痲瘋病防治傳奇的白寶珠,當年踏上這塊土地時,還是三十芳華的金髮女子。她如何跨越文化語言的障礙,又如何突破當年社會對痲瘋病極端恐懼心理,再得到病患的信任,一步步達成早期防治的不可能任務?

不畏戰火,前線救難

1919年在中國河南出生的白寶珠,爸爸是宣教士,從小立志到印度宣教,成長於美國,大學主修生物學、社會學,大學畢業後在基督教醫院接受三年的護士證照訓練,二次大戰結束後,1946年白寶珠就隨著六百位宣教士回到她的出生地、也是飽受戰火摧殘的中國做救難工作(圖3);到中國後就碰到國共內戰,戰火中擔任戰地護士三年,之後回到美國,在丹佛的師肯恩診所工作三年,隨施醫師學習醫療和檢驗技術,1952年被信義會差派到台灣,在樂生療養院擔任牧師娘的特助。

1946年白阿姨(前排左三)重回出生地中國擔任戰地護士。(圖3)

金髮美女勇氣過人

「我住在政府的痲瘋病院,…長廊上有個男孩在唱歌,我還聽到蟋蟀的叫聲,遠處公路上的汽車聲呼嘯過整個山頭。」從白寶珠寫給好友信中透露的從容自在,可以看出她不同於常人的勇氣,「白小姐人很天真、單純,像天使一樣,別人怕我們怕得要死,白小姐常跟我們聊天,幫我們做很多事」。(圖4)當年樂生的病友回憶。

白阿姨在樂生療養院親切地為病人擦藥。(圖4)

 

1954年基督教痲瘋協會成立,協會發現澎湖的痲瘋病人都來自福建,為生活所迫渡海而來。一些原來在唐山就帶菌的病患,由於營養不良、衛生習慣不佳,加上多數婦女年年生產,致使健康情況普遍不佳、當地缺醫少藥等因素下,都成了痲瘋在當地的病源。痲瘋協會決定派專人在澎湖做防治工作,希望病人在殘廢之前就幫助他們,白寶珠在教會並不看好的情況下,接下任務,獨自前往澎湖。

1950年代的澎湖生活仍相當貧苦。(圖5)

社區恐懼如影隨形

1955年的澎湖非常貧瘠,缺水缺電、交通不便(圖5),她從學習搭船來往各離島開始,面對居民對她的好奇,她就大街小巷送聖誕卡片給當地孩子建立關係,也請來教會長老教她台語,從拜訪她樂生病友的家人開始,認識融入這個社會,不久,淳樸的澎湖人接受了和善的她。但是,最艱苦的挑戰,不是病菌、病患,而是社會排斥的眼光。(圖6)

白阿姨最艱鉅的挑戰是澎湖人對痲瘋病的排斥。(圖6)

 

當時醫藥不發達,病患無法早期發現。致許多病患被發現時,多半已有併發症或外型殘缺,旁人常以有色眼光看待,把痲瘋當作罪惡或懲罰。而當事人也只有默默地背負著這個汙名。有些病家為了逃避他人的眼光,將病患關在家中,不敢讓鄰居或讓衛生單位知道。

走一步退兩步

白寶珠和助理潘錦章就一鄉一鄉的去探訪(圖7)。「我們一人帶一根香蕉、二個雞蛋,五點鐘就坐船去鄉下,」潘錦章回憶,到了鄉下他們不敢直接到病人家,怕引起大家害怕,迂迴走一段路等接近病人家時,他就離開白小姐,先去病人家探訪,勸患者出來吃藥,給白小姐看,因為一切醫藥都免費,用藥一、二十次就會痊癒,但他常被村民大罵趕出門,而且揚言若再上門要用大小便潑他。即便屢屢遭此羞辱,白小姐還是一直去關心,終於許多病人願意走出來,信任白小姐能幫助他們。

白寶珠和助理潘錦章不畏排斥,走遍64個鄉鎮去探訪病友並找出新病例。(圖7)

 

但是這樣的進展常常走一步卻退兩步,白寶珠表示,當時國內曾拍了三次「痲瘋女」等相關的電影。內容對痲瘋充滿了錯誤和偏見,她十分為病患抱不平。又擔心每一次痲瘋成為話題,病家就要受傷害一次。病人躲著不來,她就一個個地挨家挨戶去拜訪,但是往往前腳才踏進門,全家人已從後門跑光了。還有一次,她記得一家痲瘋病患人家炊煙正起,村人全不見了,唯恐病菌會透過炊煙散佈出來。

(資料及圖片來源: 晨光影像發展協會《永遠的白阿姨》紀錄片)

二十世紀最後一顆珍珠:白寶珠的痲瘋傳奇(下)

 

(1990)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