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TV新聞中心整理報導

 

圖一:緬甸首都奈比多四處斷垣殘壁,重建之路漫長,亟待各界援助。救助協會提供

 

圖二:緬甸強震,民宅應聲倒塌。救助協會提供

 

外電報導,緬甸3月28日發生規模7.7強震,震央位於中北部實皆市附近,首都奈比多(Naypyidaw)、第二大城瓦城(Mandalay)附近災損嚴重,外電報導,緬甸軍政府統計,強震已造成緬甸約1700人喪生、3400人受傷、逾300人失蹤;鄰國泰國首都曼谷一棟興建中的30層大樓倒塌,泰國曼谷死亡人數增至17人,還有32人受傷,另有83人失聯,大多來自興建中30層大樓倒塌工地。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發布的紅色警戒預測,死亡人數恐突破萬人。

 

世界展望會規劃跨國救援行動

 

由於緬甸強震,連同泰國曼谷、中國雲南及寮國感受強烈搖晃,估計有130萬人受到地震衝擊。世界展望會為地震倖存者以及災害現場工作人員祈禱,並持續評估擴大救援工作至泰國、孟加拉、寮國等地的可能性,陪伴受災兒童及家庭度過困境。

 

「從仰光到奈比多、曼德勒的道路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像是正前往學校的兒童受困於阻斷的道路上,甚至被困在瓦礫堆下,與家人失散。」緬甸世界展望會會長金敏博士(Dr. Kyi Minn)表示,鄰近震央的曼德勒又發生了一次規模6.4的強烈餘震和幾次中等強度的地震,讓當地民眾感到極度惶恐不安,「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受災民眾獲得食物、庇護所、乾淨飲水和醫療照護。」金敏強調,如果再次發生地震,孩子們和年長者需要盡快從受災地區轉移出去。

 

圖三:緬甸強震後,餘震不斷,居民聚集在空曠處。世界展望會提供

 

「在緬甸的所有同仁都已確認安全,工作團隊已開始進行災情評估,我們將回應災區孩子及家庭最迫切的需要。」世界展望會在緬甸服務的工作人員,雖然飽受地震威脅,但仍迅速投入救援,為地震災區民眾提供食物、飲水、庇護所等救援物資,台灣世界展望會已開設緬甸捐款專案,呼籲民眾立刻響應飢餓三十救援行動,目標幫助50萬人。

 

救助協會啟動兩階段救援計畫

 

基督教救助協會緬甸辦事處於震災發生後即刻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先開設臨時安置中心收容孤兒與挖井取水。原設於首都奈比多的1919食物銀行黑水虻養殖中心,已於3月28日下午全面改裝為災民臨時安置中心。

 

「我們只能緊急找工匠自己鑿井,一切彷彿倒退到百年前。」基督教救助協會緬甸辦事處主任陳逸群表示,因奈比多全城斷電斷水,市面癱瘓,志工們僅能以撿拾木材升火、摸黑煮飯的方式為災民準備餐食。3月28日傍晚,救助協會緊急收容鄰近孤兒院的19名孩童與3名老師。隔日,共有來自聖之家、聖恩堂、鹽光學生中心等教會的15位志工投入協助,包括兩位華人教會傳道人擔任司機,協助載運孩子與物資。

 

圖四:緬甸瓦城遭重創,救難人員正全力搜救受困民眾。救助協會提供

 

圖五:緬甸瓦城遭地震重創,房屋殘破。救助協會提供

 

除了奈比多,救協辦事處也與愛緬基金會合作,開始在瓦城勘災。愛緬董事長趙德仁說:「地震發生時,我剛好到瓦城出差。瓦城離震央約一小時,我住的旅館水管破裂,電視與鏡子全掉到地上。」

 

面對死亡與災民人數不斷增加,救協與當地團隊已啟動兩階段緊急救援計畫,第一階段緊急救災期(3/28~4/30),在奈比多成立災民安置中心,可容納最多100位災民,安置期1個月。每日供應1,000份熱食給安置中心與附近3村災民,為期1個月。發放慰問金予房屋損毀家庭:半倒戶每戶1,500元、全倒戶3,000元新台幣。配合國內救援專機運送賑災物資(米、罐頭、食用油等);第二階段災後重建期(4/30~6/30),發放食物包、提供急難救助金、以工代賑。規劃災後心理輔導、兒童夏令營等陪伴計畫。基督教救助協會表示,將持續向台灣社會各界募資,協助緬甸災民走過震災難關,重建生活。

 

 

 

(39)

緬甸強震災情慘重 救助機構展開人道救援

0 則留言
[pt_view id=cc58b1272b]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