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帝給的愛與勇氣 撒下教育種子為翻轉肯亞貧童而努力

2017/11/20  好消息新聞中心編輯

 

 

 

 

肯亞在非洲國家中政經是相對穩定,近年來更成為東非最工業化的國家,首都奈洛比亦一躍成為東非的金融中心,然而,這樣的奈洛比,同時也有60%的居民住在貧民區裡,其市郊有二十個貧民區,共約三百至五百萬人。距離奈洛比約15公里的Mukuru Kwa Njenga貧民區,是肯亞的第二大貧民區,這裡有一位台灣女宣教士和肯亞夫籍婿胼手胝足興學,設立了「COMIDO恩慈兒童學校」(Compassion and Merc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COMIDO),要用教育翻轉這裏孩童的未來。

面積約1.2平方公里的肯亞Mukuru貧民區,空氣中瀰漫著焦味與酸敗的味道,未經處理的污水流入狹小巷道,而「道路」,則是由泥土、垃圾、果皮和塑膠袋層層堆疊而成;層出不窮的治安事件,讓這裡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賣淫、愛滋病、毒品、搶劫、暴力事件時時可聞,對肯亞政府而言,這裡是不合法的地方,當然也沒有權利享受任何設施或服務,包括拉水管、接電線、鋪馬路、垃圾處理、設立學校或醫院。

Mukuru的房子是用破舊鐵皮、木板、竹子、油毛氈和塑膠布搭起的,沒有當地人引導難以出入。

貧民無力負擔義務教育

貧民區裡女性地位及教育程度極低,廉價的性交易盛行,許多嫖客都是愛滋病患,因此在貧民區,父母死於愛滋的孩子很多,這些孤兒已超過肯亞人口的四分之一。隨著社會貧富不均擴大,貧民區規模也越來越大,開發中的肯亞經濟雖快速成長,仍無法根治這個嚴重的問題。

「Mukuru的孩子幾乎都沒上過學,很多超過10歲的孩子仍不識字,」錢韻中牧師表示,這裡的孩子一天僅有一餐,居民日薪不到新台幣100元,還要養活一家五、六口,根本無法負擔學費。儘管肯亞政府2003年頒布了教育法,提供免費小學義務教育,但教育效果不彰,家長仍需自費購買和他們收入不成比例的書籍、制服等費用,肯亞又推行16%的重稅,基本物價頗高,加上公立小學的老師薪資十分微薄,常罷課與政府抗爭,間接造成孩子普遍成績不佳,進不了中學。貧民區的家庭連政府提供的教育都負擔不起。面對這樣的窘況,錢韻中牧師夫婦決定自行辦學,終止惡性循環。

第一批COMIDO孩子在鐵皮屋教室前合照。

微薄資金蓋鐵皮屋教堂校舍

辦學之初,錢韻中的家人們充滿疑惑:「你們不是大企業家,也沒有政府支持,只是兩個沒什麼薪資的傳道人,怎麼能辦學?」但錢韻中認為,正是因為沒有政府和企業家去貧民區辦學,才更必須做這些事。

 

1998年夫婦用父母留給他們一筆買房的錢,蓋起了鐵皮屋教堂,其中一間成了教室,就是「COMIDO恩慈兒童學校」幼兒園的前身,「其實,一開始沒有孩子來上學,因為對他門而言,讀書不是最重要的。我們一戶戶拜訪,跟他們說:『你送孩子來讀書,我送他一餐飯吃。』最後才終於招了32個孩子。」錢牧師說。

他們為孩子煮飯、買制服、書本、寫作本和文具用品,這些支出漸漸成了很大的挑戰,於是除了節省自己的生活費,夫婦倆還常跑到200公里外的農場找便宜又新鮮的食物,買下數十斤的豆子和玉米,供應每日伙食。

在豆子餐中加一顆蛋,對貧民區的孩子已是莫大滿足。

肯亞夫婿有切身之痛

兩人之所以能如此堅持,是因為錢韻中的丈夫詹姆士也嚐過求學艱難的苦澀滋味。詹姆士六歲開始,每天赤腳走五公里去上學,完成基礎教育後高分獲得進入公立中學資格,但因家境不得不放棄,即便媽媽賣了牛籌錢,卻還是無法支付第二學期的學費。三年後,當地咖啡農決議一起資助學生讀書,他終於得以念完中學,考上A級大學,但不久後經濟窘境又再度輟學,他不怨天尤人,在鄰近城市找了個咖啡園的工作,負責照顧農場,也在當地教會結識許多朋友。偶然間牧師得知他的身世,答應資助他三分之二的學費,他喜極而泣。大學畢業後,一間新加坡教會雇用他,派他到烏干達服務,也因此開啟和錢韻中牧師的良緣。

詹姆士忙碌之餘仍努力自我進修,他花了19年終於拿到神學碩士和心理諮商博士學位。

跨文化婚姻維持不易,兩人倚靠上帝相知相惜。

 

 

COMIDO年雖然經費拮据,鐵皮屋的環境簡陋,應家長要求從幼兒園逐年增班到小學八年級,孩子畢業成績出乎意料的比外面的學校優異,半數以上學生都能達中學率取資格,使父母們也越來越有信心,主動表示要自己支付孩子制服費用。

學校設施雖然簡陋,孩子們仍然樂於學習。

孩子的未來比自己的恐懼更重要

COMIDO有一位Faith Nyakundi考入全國最優秀的女校後,發表了一篇自傳,描述貧民區的就學和生活問題,引起國外NGO的注意,主動支持她從中學到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現在美國讀大學,主修國際法,放假時常回到COMIDO探望錢韻中夫婦。

Nyakundi的經歷讓貧民窟的家長看見教育能改變命運,激勵大家更願意送孩子來念書。錢韻中充滿感激地說:「我感謝當初快撐不下去時,上帝又給了我們勇氣,沒讓我們放棄,勇氣是判斷Mukuru孩子的未來比恐懼更重要。」

詹姆士和錢韻中本身也領養兩個孩子。

 

錢牧師夫婦的目標是讓孩子進入好學校,幫助他們翻轉貧困,再返鄉回饋,鼓勵更多家鄉的孩子:「我們成功了嗎?我們可以數算COMIDO畢業生的『成功案例』,但是,我想唯一真正值得談論的,是在這些孩子生命中發生的改變,還有整體社會因此獲得的益處……」詹姆士分享:「我們無法教到Mukuru所有的孩子,只能教導一位、兩位、一百位,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很重要的。當他們回鄉,我們期盼他們一起改變Mukuru。」

社區因為有了學校,不同種族之間相處更加和諧。

下一階段設立技職學校

現在,COMIDO已走過23個年頭,全校有400多位學童和數十位教師,對於下一階段的方向,錢牧師表示:不是每個孩子都擅長念書,我們希望能建立健全的技職學校。肯亞目前沒有正式、規模完善的技職學校,那些無法升學的孩子,只能繼續留在貧民區,做做小生意或臨時工,無法改變家庭狀況。」

目前技職學校的募款已告一段落,但師資、教室設備、電腦、工具機等籌備仍有許多挑戰,燃而,深知「勇氣」定義的她坦然回答:「沒關係,就從零開始吧!」相信上帝必然供應祂所要成就的美事!

 

 

(圖、文取材自世界微光)

 

(1269)

標籤: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