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ra世代見證上帝信實

好消息國度新聞網2017/12/19 李珊整理報導

Sabra(仙人掌果)是一種外表堅硬多刺、肉質柔軟、以色列常見的水果,也是指土生土長的以色列猶太人。雖然以色列人口的82%是猶太人,但許多猶太人是來自其他國家的猶太人,不是土生土長的。

相對於以色列人流放期間在其他國家出生的人。這群土生土長的猶太世代,攸關聖經預言中上帝重建以色列的實現,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八月第一次在台舉辦的彌賽亞論壇,有多位彌賽亞信徒領袖抵台,其中內提夫亞機構的青年領袖但以理‧史坦就是Sabra世代,他的現身說法引起不少基督徒的回響。

認識Sabra世代有助於基督徒對上帝計畫的深刻了解。(圖1/內提夫亞機構提供)

講希伯來文、加入國防軍

但以理‧史坦的父母在美國出生,在城市長大,是美國六十至七十年代的彌賽亞運動健將,父親是《猶太聖經全書》的作者,父母那一代回歸以色列後經歷許多抗爭和流血,為了爭取平等的對待,他們上法院,面臨許多人身威脅,最大的掙扎是他們在分享耶穌是彌賽亞時,不但會受到逼迫,還需要向其他猶太人證明,雖然信了耶穌但仍然可以做猶太人,因此他們遵從猶太傳統,守猶太節期,也禁食,讀猶太人的祈禱書。

內提夫亞會堂恪守猶太傳統,為要把耶穌彌賽亞傳回給猶太人。

(圖2/內提夫亞機構提供)

內提夫亞會堂認為,要把耶穌彌賽亞傳回給猶太人,必須讓猶太人看見,耶穌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猶太人,做一個100%個耶穌門徒,也可以保有100%的猶太身分。所以他們恪守猶太人的傳統。甚至有些長輩為了守潔淨禮,廚房設計二個水槽,使用二套洗碗機,才能被保守的猶太人認同。

領受祝福的世代

但以理表示,sabra世代也是猶太人二千年來第一次使用希伯來文生活在以色列這片土地上,西元一世紀,羅馬人把猶太人完全趕出以色列後,希伯來文消失了二千年,但希伯來文上個世紀復活後,現在他們每天生活、學校用的都是希伯來文,希伯來文是Sabra母語,以色列建國後Sabra也加入國防軍。他們會騎馬、用武器,住在集體農場。

Sabra世代在平等自由的氛圍下成長。(圖3/內提夫亞機構提供)

「無疑的我有猶太人的身份,我周圍的人也這樣看我,」但以理說,他們從父母那輩得到和平的禮物,被接納的禮物,就像所羅門的世代,有責任建造聖殿,因為神和大衛說,他手流血太多,不能建造聖殿,所羅門才能建造神的殿,而耶路撒冷實體的聖殿已被拆毀,新約中身體就是神的殿,聖靈住在基督徒裡面,所以sabra的世代必須把耶穌是彌賽亞的信息介紹給猶太人,而如何完成這個使命 需要靠sabra世代在以色列政經社會各領域發揮影響力,好吸引人來認識耶穌就是彌賽亞。

( 影片檔)

Sabra世代和上帝的應許

以色列的流放是上帝計劃之一,在申命記、耶利米書、以西結書都有相似預言:耶和華要使猶太人分散萬民中,利未記更預言當猶太人被流放時,以色列地必成荒涼,但同時神也應許,經過歷世歷代以色列人會存留下來。放諸歷史,雖然有許多國家試圖摧毀以色列,但以色列依然存在,猶太人歷經流放逼迫,並未失去自己的身份,印證上帝的信實不改變。

而以色列的重聚建國也是神計劃之一。圖為以色列建國50年國慶日。(圖4)

而以色列的重聚建國也是神計劃之一,但以理回顧近代歷史指出,1880年代以後猶太人開始回歸,1882到1948年有50萬人回歸故土,1917年英國收復巴勒斯坦託管期間,世界各地猶太人紛紛設法回家鄉,以西結34章指出「我必從萬國引導他們回歸故土」1652到1946年間,世界各地都有以色列建國的土地選項,例如英國政府提供一塊現今肯亞(當時為烏干達)一萬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但一心想回故土的猶太人終於促使聯合國大會通過要求在以色列故土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的決議,1948年廢除英國的巴勒斯坦託管地,簽屬獨立宣言。

以色列的幾大繁榮城市百年前都還是荒蕪之地。(圖5)

以色列山發枝條 結果子

而巴勒斯坦地區在猶太人回歸後,因為集體農場的開發,使原本荒涼的土地再次肥沃,負責農業發展的「亞法局」更使以色列成為農業發展的佼佼者,不只品質技術領先,還研發許多新技術,嘉惠許多國家。這正應驗了以西結書36章所預言,「以色列的山必發枝條,為我的以色列民結果子,因為他們快要來到!」去過以色列的人都見過加利利附近綠油油的農地,曠野畜牧業興盛,見證了以色列再次富饒起來,正如以西結所言,「這先前為荒廢之地,現在成如伊甸園。」1909年特拉維夫創始人買下那片地時只見沙丘,如今已成為350萬人口的繁榮城市。

Sabra的存在就是活生生見證上帝的信實,Sabra 的下一代也是見證,見證上帝的救贖計畫從來未曾改變,上帝的信實高過全地達到穹蒼。

 

 

(1045)

標籤: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