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恩典路:看西街教會
好消息國度新聞 2017/5/22 記者李珊整理報導
位於台南五條港文化園區的看西街長老教會,是一座白色圓頂的羅馬式風格教堂,外型仿效英國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圖1);以羅馬宮殿的巴西利卡式長方形為藍圖,穩重的山牆與入口門廊的六根高聳古典列柱,十分莊重優雅,教會樓頂還有鐘樓,相當具有特色。
看西街教會外型仿效英國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圖1)
相較於出色外型的,是教會深具紀念意義的歷史背景。而今年適逢看西街設教一百周年,做為台灣福音拓荒者馬雅各醫生來台宣教發源地,更值得一書。
看西街事件
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士馬雅各醫生,和杜嘉德牧師及僕人吳文水搭乘船,由打狗(高雄)登陸後來到台灣府(台南)。由於五條港是中藥進出的港口,中醫和中藥店林立,馬雅各認為既然大家都在此看病,就在此地設立醫館和禮拜堂,展開醫療傳道的工作。
馬雅各醫師最早在看西街設立教會,但僅二十三天就被迫關門。
(圖2/ 取自《台灣醫療宣教之父~馬雅各醫生傳》)
馬雅各雖然醫術精湛,又免費醫療,許多民眾都來看診與聚會,但卻遭守舊猜忌者反對,醫館開張二十三天就被受挑撥的民眾包圍發生暴動,史稱「看西街事件」。當時,馬雅各醫生等緊閉門戶同心祈禱,而吳文水則設法向台南縣衙求救,縣主聞訊立刻親臨制止,並勸馬雅各醫生暫時離開台南,馬雅各醫生等被迫離開台南往打狗去,在旗後繼續醫療宣教,因為打狗有英國領事管的保護。
馬雅各全家(圖3/取自《台灣醫療宣教之父~馬雅各醫生傳》)
哪裡跌倒哪裡爬
事隔三年後馬雅各仍然心繫府城,他不避艱難,在 1868年底回到台南,在亭子腳(也就是俗稱的舊樓醫院)租屋,繼續他的醫療和福音工作,此後福音日漸擴展。1903年,為了紀念馬雅各醫生開拓福音的貢獻,長老會設立了太平境馬雅各紀念禮拜堂,並於1917年再由太平境教會分設「說教所」(類似團契、查經班的組織)於發源地之看西街。當時有兩位熱心信徒捐獻房屋作看西街禮拜堂(圖2),太平境教會十分支持、傳教師努力傳道,培養信徒,事工逐日擴展。
(影片檔)
為歷史正名
「常有人問我,究竟馬雅各設的第一間教會是看西街還是太平境教會?」現任牧師劉柏超(圖4)表示,根據歷史脈絡,他們的母會是太平境教會,太平境先設立是歷史事實。目前看西街教會位置是當年看西街醫館的附近,而基於看西街是福音發源地,長老會將之設立為「台灣宣教紀念教會」。
1917設立「說教所」後,於1939 年成立支會,1943年成立堂會;1950年聘請第一任牧師,到此時看西街教會才為完全獨立之教會。第一任牧師盧賞積極擴展事工,專程前往高雄邀請台灣第一位女牧師李幫助前來奮興佈道。當李牧師按址來回繞了好幾圈,仍遍尋不著禮拜堂時,不禁感慨萬千,於是在奮興會上大聲疾呼,必須蓋一間具有十字架記號明顯的禮拜堂來榮神益人,因而產生興建禮拜堂之議。
大堂的講台設置在最高位,凸顯禮拜是以上帝的話語為核心。(圖5)
高舉上帝的話語
當時考慮必須在宣教發源地附近,不然就失去紀念的意義。教會內部設計是當時台南神學院副院長安慕理牧師提供,一樓做講堂、二樓做禮拜堂,分別不同用途。大堂的講台設置在最高位(圖5),凸顯改革宗教會創始者加爾文的精神,意即禮拜是以上帝的話語為核心。
當年建堂經費是一大難題,初期教會會友大約六十人,大半經濟拮据,但受聖靈感動,紛紛慷慨解囊,有人捐出首飾,青年們更憑著滿腔的熱誠到各地教會演劇,舉辦慈善義賣等,挹注不少基金。盧賞牧師也馬不停蹄,跑遍全台各教會募得五萬餘元。盧木童長老鼓勵信徒照各人恩賜,竭盡所能,其餘不足額,他願全部負責。新建聖殿獻堂典禮於1955年6月舉行。
長老會宣教一百五十周年時,看西街教會舉辦十間教會聯合禮拜及運動會。
(圖6/ 取自看西街教會臉書)
慶祝設教一百年聯合運動會
劉柏超牧師表示,自從2012年聯合會太平境母會、子會、友會舉辦舉辦七教會聯合禮拜及運動會、二年前長老會宣教一百五十周年時,擴大舉行「十教會聯合聖餐禮拜暨運動會」,共有一千一百人參加,眾教會深受教會團結合一氛圍的激勵,今年是設教一百年,5月28日將在協進國小舉辦擴大到十二間教會的聯合敬拜及運動會,雖然舉辦大型活動負擔不小,但為了加強教會間連結,領受上帝的愛,也見證上帝更大的榮光,他們願意努力以赴。
看西街教會辦理社區大學已邁入16年(圖7/ 取自看西街教會臉書)
辦理社區大學,深根本土
「馬雅各的精神是克服萬難的精神,與台灣的土地人民站在一起,」劉柏超牧師說,因此長老會承繼這樣的精神,多年來生根本土、關懷社會、對醫療教育有深的著墨。例如全台有二百多間松年大學都是由長老教會主辦,看西街教會則是辦理社區大學,已邁入十六年(圖7、 8),每週一、四開設繪畫、歌唱、園藝等各式各樣課程,學員五、六十人,都來自鄰近社區居民,各年齡層都有,八成都非教友,是一塊可積極開發的福音禾場。
看西街教會近三年另一特色事工是培訓「彩虹媽媽」,進入各小學教授生命教育,由於這些彩虹媽媽多半非信徒,劉牧師就邀請他們加入夫婦團契,每月聚會一次,透過夫婦課題的探討和他們建立關係並傳福音。
看西街社區大學結業成果展(圖8 / 取自看西街教會臉書)
社區服務VS 聚焦福音
然而,劉柏超也不諱言,社區服務也面臨相當的挑戰,因為教會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多年來福音果效有限,因此他們近來在思考是否應調整做法,例如教會和社福機構合作,由機構來辦活動課程,教會則聚焦於福音;或者強化對社大學員的福音跟進工作,參考近年在教會界推動的「雙翼」模式,對邀來的學員積極分享福音,改變以往低調保守的做法。
新百年、新異象
社區服務或聚焦福音究竟孰輕孰重、如何拿捏?放眼台灣許多教會都有這樣的掙扎,但挑戰也是契機,回首馬雅各宣教之初的艱難,就是倚靠上帝克服萬難,面對新的一百年,他們正努力尋求新的異象。「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唯有倚靠上帝的靈方能成事」,願上帝帶領看西街和眾教會看見新意象,擴展新境界!
位於遊客必經的國華街,教堂夜景也很引人駐足。(圖9/ 取自看西街教會臉書)
(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