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大復興前兆 傳道人的初醒引發區域復興
好消息國度新聞 2017/5/16 馬玉玲台北報導
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使英國國勢強盛,但社會及教會各階層卻因腐敗,激動了許多人祈求上帝,神在1726年興起了英倫大復興,喚醒了沉睡中的教會,然而在大復興的前兆,北愛爾蘭、英格蘭及蘇格蘭等地的傳道人初步的甦醒,已經陸續引發區域性的復興……
古斯塔夫·多雷1870所繪倫敦工業區(來源:維基百科提供)
十八世紀中葉,英倫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工業革命,工業化雖然使英國國勢強盛,然而機械取代勞工導致農民失業、人口湧入工業集中區,許多都市病徵便自然湧現。
在社會方面,中下階層盛行賭博、酗酒,及鬥雞、圍觀絞刑等殘暴娛樂。倫敦許多酒店、驛站不但釀酒,也轉為社交場所,加上酒稅低廉,更助長飲酒風氣。各城市都有酗酒者與睹徒、流浪街頭的失業者,基層社會的心靈一片黑暗…。上層社會則更顯敗壞,官位可買、外遇公開不覺羞恥。
沉睡的人心
教會方面,物質主義席捲牧人、高級聖職人員,如大主教及各教區主教皆由政府委派,享有高薪,大主教的薪資是教區教士的350倍,牧人疏於照顧羊群已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靈命上,深受當代啟蒙精神影響,以理性作為試驗真理的標準,將道德視為宗教的主要部份,並出現反傳統基督教信仰的自然神論(Anti-Christian Deism)和理性主義,認為雖然神創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規則,但此後就不再對這個世界的發展產生影響,相當於把世界看為神所造的一大機械,造成後便任它自行自動,不加干涉。換句話說是推崇理性,否認神蹟、禱告和基督的神性。因此,當時社會氛圍竟然視人對基督的敬虔與熱心為奇怪。人們沉睡於酒精、物慾、高舉理性的夢想中…
琴酒在進入英國後,一時風靡,成為了一種非常流行的大眾娛樂。威廉·霍加特1751年創作了《金酒巷》和《啤酒街》(來源:https://read01.com/ym0yOJ.html)
復興前兆─傳道人的初醒
最早的甦醒是從北愛爾蘭、英格蘭及蘇格蘭等地的傳道人開始。
北愛爾蘭地區,要追溯到1625年的格蘭登尼(Robert Glendenning)牧師,他開始傳講上帝的憤怒及人須悔改,並每月舉行家庭禱告會,許多人因而信服真道、悔改,加入教會。
同時復興也出現在英格蘭的斯特瓦登及愛文教區中,狄克森(David Dickson)牧師於市集日在教會講道,竟有數以百計的人湧進教會尋求救恩,這熱潮持續了五年,後人稱它為「斯特瓦登病」。此熱潮退燒後四十年,英格蘭教會的復興前兆,首先是由年輕人所組成的宗教團體開始。生於德國,曾受牛津教育的哈納克(Anton Horneck 1641-97)早在西元1671年於莎溫教堂(Savoy Chapel)組織了「安立甘會社」,他們每週聚會,哈納克以聖經的教導、禱告和屬靈輔導來喚醒人們沉睡的心靈,許多年輕人深受吸引進入教會,這種團契後來在各地陸續形成。
左為蘇格蘭的哈納克(來源:維基百科Anthony Horneck),右為蘇格蘭約翰‧李文斯敦
(來源:http://ukwells.org/wells/old-church-killinchy-john-livingstone/)
1630年蘇格蘭地區距離愛丁堡西方數哩的舒特茲(Shotts)一間教會,約翰‧李文斯敦(John Livingstone)牧師領導了一次復興,他在教會墓園中講道,以舊約聖經以西結書三十六章25至26節分享真道,當日有五百人認罪悔改、信服真道,他後來的巡迴佈道,也為各地帶來復興。後來,1642年在蘇格蘭軍團中,蒙洛將軍及七個軍團在處理愛爾蘭叛變時,士兵中竟也發生復興,甚至隨團的長老教會牧師須協助成立教會,這次復興為愛爾蘭長老教會奠定美好的基礎。
傳道人的所帶動的復興,後來在1739年開始擴散到不列顛全地…
(下期預告)
復興系列之十八世紀英倫大復興
英倫三島因讀聖經而復興 巡迴佈道成為當時教會風潮
(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