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TV新聞中心台北採訪報導

37歲的「網球王子」盧彥勳,在2020東京奧運開幕典禮中擔任掌旗官,雖然在網球男子單打首輪惜敗,奮戰到最後一刻的精神讓球迷印象深刻。東京奧運也是盧彥勳職業網球生涯的終點,他曾五度參加奧運、2010年闖進溫布頓公開賽男子單打前8強,用球拍打開台灣球員在世界網壇的地位。

最後一役 專注賽場上每個細節

從17歲到37歲,在世界各地「逐比賽而居」,是盧彥勳身為職業運動員的日常。「啊,這真的是最後一次了。」直到抵達東京,盧彥勳才切實體會到,往後都會不再一樣了。不用趕到下一個國家,不用想著如何為下一場比賽訓練;他開始注意過去不會注意的細節,把心態放緩、把感官打開,體會食物的味道、觀察球場的設置,將僅僅一星期的奧運,當作十年去感受。

盧彥勳在2020東京奧運,為自己留下珍貴回憶。(照片來源:體育署)

從第一場職業網球賽事到東京奧運,盧彥勳的哥哥盧威儒一路相伴。他以兄長、經紀人、屬靈夥伴的身分,看著弟弟性格上逐漸成熟。過往盧彥勳十分在乎勝敗,對情緒上較容易受到影響,也是他自我要求的象徵。如今他能更穩定的面對每一場比賽,「最重要的是他告訴自己,我們已經努力過了,最後的結果就交給上帝吧!」

盧彥勳和哥哥兼經紀人、教練、屬靈夥伴盧彥儒。(照片來源:盧威儒)

把自己準備到100%  剩下的交給上帝

身心靈長期處在高壓狀態,對盧彥勳來說,上帝就是那份安定的力量來源。二十年來許多低潮時刻,當年爸爸在壯年驟逝、世界排名無法突破時、因負傷成績不理想時……,因著上帝,他撐過來了。

盧彥勳2018年負傷開刀。(照片來源:盧彥勳Facebook)

熟悉盧彥勳的球迷,常常可以看到他在場上戴著15歲時爸爸送的十字架項鍊;每當他贏得關鍵球,總會親吻手指、指向天空,那是感謝上帝,也是對父親的思念。

「我不是求盧彥勳能拿下每場比賽,而是希望他能盡情發揮,不要受傷,如果有任何榮耀都歸於上帝。」盧威儒真切地分享他的禱告。身體是職業運動員的「工具」,盧彥勳也認為,能夠健健康康的下場,能夠不斷提升自己,都是上帝的庇護。

在得分後指向天空,是盧彥勳的招牌動作。(照片來源:盧彥勳粉絲專頁)

身為職業網球運動員

自律、追求完美,盧威儒覺得這是弟弟不斷前進的主因。訓練時,在十顆球中有七顆打中目標,其他選手會認為是不錯的成績,盧彥勳卻會為了另外三顆球鑽牛角尖。每年賽季結束回到台灣,理應可以好好休息,他卻維持高規格的訓練週期。

「這就是我的職業,是我應該做的事。」隨時做好準備,一刻也不鬆懈,是盧彥勳為自己、為職業運動員、為大眾擔起的責任。

回饋台灣 打造網球學校

盧彥勳用網球讓世界看見台灣,卸下職業選手身分後,他計畫將重心放在培育網球選手上,與台北真理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盧彥勳國際網球學校」。

盧彥勳在職業生涯剛起步時,因為台灣網球風氣未盛,沒有資源、處處受限,到國外受訓又得面對文化和語言差異,千辛萬苦才打進世界百大。為了讓年輕選手在台灣就有機會接受專業訓練,他將擔任網球學校總教練,用豐富的國際賽事經驗,替國內訓練更多的優秀選手。

盧彥勳過去二十年征戰無數,未來也將把國際賽事經驗傳承給年輕選手。(照片提供:盧威儒)

場上十分鐘 場下十年功

在球場上站一、兩個小時,不管是輸還是贏,背後都需要好幾百倍、好幾千倍的時間堆積而成。2020東京奧運結束了,一場場精彩賽事,讓觀賽的我們共同參與了選手們的熱血激昂,也讓我們看見職業運動員汗淚交織的人生。

從「雞販之子」到「台灣之光」,盧彥勳從網球場上畢業了,他的勇氣與堅持,早已刻劃在網球迷的心中,也為無數運動員立下典範。

採訪後記

這是盧彥勳和哥哥睽違兩個月再度返台,入境時的採訪他笑說「回家真好」。盧彥勳已是三個孩子的爸爸,返台後還得獨自在防疫旅館隔離兩周,從語氣中可以感受到他對家人的牽掛。

盧彥勳簡短的回顧過往二十年,再大的困難都像在說別人的故事,說得雲淡風輕。正如他說的,所有的重擔都交給上帝了。

(171)

盧彥勳征戰網壇二十年 東奧最終戰不留遺憾

[pt_view id=cc58b1272b]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