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TV新聞中心綜合編輯報導
國際基督教機構「彌迦國際」(Micah Global)於10月15,16日以及22日與23日在台灣舉行為期四天國際區域性年會,參與的講員來自亞洲許多國家,探討在亞洲脈絡下,教會及基督教組織在社會議題、民主思潮、社會正義等公共場域中的社會責任與角色,進行交流與經驗分享。這是彌迦國際首次在華語世界舉辦年會,也是台灣芥菜種會第一次擔任區域會議的主辦單位。
彌迦國際成立於1999年,是一個全球性的基督教平台,以基督精神實踐社會公義為目的,連結基督教國際援助組織、非政府組織、地方教會、宣教團體、學術機構等,成立至今已有99個國家、近900名會員。關注的中心包含正義、和平、以及為受壓迫者或弱勢族群發聲。
彌迦國際理事Christine MacMillan於開幕致詞中提到,「世界正在遭受苦難,疫情對我們的世界造成了多方面的衝擊,我們認為自己不僅是一個全球的基督徒團體,而是我們團員並非聚焦在宣揚福音的好消息,而是活出福音,以憐憫的行動,以對社區生活的同理(來活出福音)。我們如何將神國的語言帶進公共場域?我們的公義之聲是什麼?我們對於現今生活在受到COVID-19襲擊的社區裡的理解是什麼?我們需要瞭解我們生活的環境,才能在公共場域中發聲… 」。
彌迦國際理事Christine MacMillan
而台灣在公共場域的經驗也在年會中有多項分享。
包括立法委員吳玉琴談到她倚靠信仰推動有關移工福利的就業服務法第52條修法。宜蘭的寒溪長老教會黃志堅牧師夫婦,努力加強教會在社區中的角色,協助民眾返鄉就業,並成立儲蓄互助社,使原民族人能貸款、學習理財觀念等。
彌迦年會工作坊
面對後疫時代 以上帝之愛關懷社會
前副總統陳建仁也以「疫情下的亞洲團結」在線上分享。他指出,台灣人民之間的團結有效控制疫情,而世界國家之間發揮團結精神也相當重要。雖然這次疫情對世界各地造成很大的衝擊,只要用神的眼光來看待苦難,並且與聖靈同在,當人們努力驅走了烏雲,就會有很多的光明與希望。陳建仁說:「這就好像有信仰的人講的,當我們彼此在一起,我們能夠彼此相愛,互相扶持,把這個愛的精神發揮出來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把疫情控制得很好。」
前副總統陳建仁
石牌信友堂董家驊牧師以「後疫時代的教會與社會關懷」為題分享。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基督徒需要再思福音佈道與社會關懷的關係,聆聽上帝的聲音,看到上帝的作為,以言語和行動宣講福音回應上帝。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