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年代的「三山造勢」:長老們為福音瘋狂的年輕歲月

GOOD TV新聞中心台北採訪報導

 

近乎一甲子前,四個來自台南的平頭高中生,鄭家常、林治平及其他兩位同學,只帶上簡單行囊,就徒步旗山、岡山、鳳山,進行一場又一場的「福音造勢」。如今他們有的雙鬢已白、步伐漸慢…有的,已經回到天家,但他們在貧瘠歲月裡所描繪出的豐沃生命故事,銘刻至今。

戰火四起逃離家鄉 渡海來台苦嘗艱難

1949年時,林森南路禮拜堂的鄭家常長老還是個小學生,在廣州就讀四年級。某天課堂中,家裡的司機忽然跑來學校,急匆匆的告訴他:「趕快!收拾你的書包回家!」,但司機並未帶他回家,而是直奔照相館拍照、辦理出境手續,他這才明白,是戰爭的態勢,讓養育鄭長老的親叔叔堅持帶他離開家鄉。後來,他們搭上往香港的最後一班飛機,而落地香港不久,便聽聞廣州解放。

鄭家常長老在香港繼續學業,但烽火煙燒,早已讓無慮的小學生活變了調。原先家境還算富裕的鄭長老,因叔叔生意失敗,賠得近乎見底,無法在香港繼續謀生,只好又帶著一家過渡台灣,最終在台南落腳。

鄭家常長老童年於香港(鄭家常長老提供)

鄭家常長老與叔叔嬸嬸(鄭家常長老提供)

 

從廣州到台灣,生活是天差地遠。叔叔生意失敗後原想在台灣重新開始,但來台不久就摔斷了腿,只好靠著典當維持家計,而在物品用罄之後,迎來的就是一段更加拮据的日子。「有一段時間,我記得每天去學校帶的便當,有時候只是一個白飯,然後到傳統市場買一點醬瓜、花生米做菜。常常就帶前一天的剩菜剩飯去,天氣熱的時候,飯都酸掉了,但是沒辦法,只好那樣吃。」那時的光景對鄭家常長老而言,依舊清晰:「當時來到台南這邊讀初中一年級,本來應該接觸台灣同學,但是我對他們印象很糟糕。因為我穿的、用的都是從香港帶過來,跟他們很不一樣,他們就欺負我,叫我『香港豬』,有時候我氣他們,甚至跟他們打起來。」正是這樣的艱辛,讓他後來被領進教會,深切感受到關愛、感受到上帝在患難中的同在。

1953年,正值鄭家常長老初二時期,他和叔叔、祖母一家三代同一天在台南府前路浸信會受洗歸主,而當時為他們施洗的牧者,正是浸信會於1948年第一位差派來台的華人宣教士─楊美齋牧師。

鄭家常長老一家三口受洗歸主,由楊美齋牧師(右1)施洗。(鄭家常長老提供)

 

然而1949年左右來台設教的不只浸信會,因中國共產黨的宗教限制,致使當代諸多教會從大陸轉移到台灣、從零開始。這些宣教士們在烽火中撤離、在瘠薄中建立教會,一磚一瓦,有來自外國差會的援助,也有弟兄姊妹胼手胝足的供應,但更多的是上帝的旨意,伴隨著恩典降臨。

浸信會宣教士一同鋤土,為懷恩堂開啟動土典禮(浸會神學院提供)

遠徙異地人心慌亂 教會成為心靈捕手

宇宙光榮譽顧問林治平老師在1949年隨著父親的空軍部隊移防台灣,人生第一次搭飛機,就是乘著軍機離開大陸。抵台後輾轉移往嘉義、雲林,最後一站抵達台南。

動亂之下,時值考初中的年紀,但初試就落榜,只好由爸爸帶著一路向南,從台南考到屏東,卻又連連失利。繞了一圈回到台南時,政府刊登公告「中學聯招舞弊」,剔除作弊名額,林治平老師就在這樣的際會下,進入初中。

雖然最終如願進入初中就讀,但對當時只說四川方言的林治平老師而言,在學校語言不通,加上同學間的省籍糾紛,讓他的性格越來越反叛,初中課業更是一蹋糊塗。「我們外表天不怕地不怕,可是事實上,心裡很弱,很清楚知道,自己這樣下去,一定完蛋。但就很像聖經說的,立志行善由得我,但是行出來,就由不得我。」

年輕時穿著長袍的林治平。(宇宙光提供)

 

就在渾渾噩噩、充滿自我懷疑的初中畢業暑假,眷村口的台南浸信會佈道所正開設暑期聖經學校,雖然夏日酷熱,佈道所又只是個簡陋的竹棚,但林治平老師實在百無聊賴又無處可去,不假思索也就走進去坐下了。

「當時上課的老師是一個山東老太太,她也不懂怎麼教學,就是常常說,小朋友別吵!俺們來禱告禱告!很奇怪,本來覺得她口音很好笑,也聽不懂,但是就被她觸動了。」在同個時期,林治平老師就讀台灣大學的哥哥也在浸信會懷恩堂信主,只要回到家就常跟他分享上帝創造宇宙的奧秘,久而久之,他深受吸引踏入教會,至今未曾離去。

「我一進教會就看到鄭家常,」林治平老師笑著說:「我跟他是初中同學,本來我很討厭他啊,因為他的經濟狀況比較好,外褲都有燙的,那時候我們哪有外褲啊,都只有內褲,麵粉袋車一車的那種。沒想到他也在教會的青年助道會裡邊,那我還要跟他學習啊,因為他比我早進到教會…結果後來成為終身、最好的朋友,一直這樣走下來。」

浸信會懷恩堂獻堂紀錄(浸會神學院提供)

教會著重青年培育 拓荒忠僕影響無數

在那樣貧乏而苦澀的年代,對青年的培育,卻不減反增。鄭家常長老回憶,美南浸信會差派來台的宣教士非常看重後起之輩,經常教導他們如何讀經、怎麼參與事奉。在當年,浸信會最熱門的學生工作是在嶺頭山莊舉辦的草山退休會。台南浸信會的宣教士不僅幫教會年輕人報名、買車票,更供給零用錢,讓他們能到台北接受特別的裝備。

美南浸信會來台宣教士於嶺頭山莊(浸信會聯會提供)

 

這份鼓勵,扎實點燃了青年們的宣教心志。「當我高中畢業那一年,我跟林治平還有另外兩個同學,朱樂華(現於舊金山牧會)和譚帝海(已安息),我們一起去畢業旅行。但畢業旅行做什麼? 我們不是去旅行,我們四個還理著平頭的,組成一個福音隊,到旗山、岡山、鳳山,也是『三山』啊!去佈道,」鄭家常長老回憶著:「那剛好我們在教會平常都是參加詩班的,而且那個時候教會訓練我們可以領會作講員,所以我們一起詩歌四重唱、輪流作領會,那時候教會就是鼓勵我們去宣教。在那種窮苦、艱難的當中,讓我們更有機會在實際的生活裏頭經歷主,祂真的是耶和華以勒,我們必不缺乏,所以只要想,怎麼樣能把福音傳講開來。」

鄭家常長老(左5)官校時期與同袍於台南浸信會

 

從遷台初期的內心空乏,因著進入教會,逐漸成長剛強,爾後為神使用直到年老…這樣的故事,成為當代教會永銘於心的共同記憶。

兩岸局勢變動不斷 靠主攜手扎穩步履

七十年歲月流轉,國共內戰曾經四起的砲聲,如今已成為人熟習的歷史紀錄,但兩岸局勢依舊變動不斷,弟兄姊妹們該如何應對?

鄭家常長老分享,聖經中清楚記載著「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國家要蒙福,要走的正是信仰的道路。所謂國泰民安,是要從神那裏來。到了末世,上帝要興起更大的工作,祂比我們更愛這些靈魂,台灣、大陸幾十億的人口,祂怎麼會不顧呢? 政治的力量不能消滅信仰,不論在什麼樣的景況,都要學習將禱告擺在神的面前。

願主內弟兄姊妹彼此攜手,儘管再次走進時代洪流,也能靠主穩健前行。

 

(1188)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