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真理 《神國思維》助人跨越信仰藩籬

好消息國度新聞 2017/5/15 記者張淑惠綜合報導

 

撒迦利亞博士致力於以護教學,在全球各地向人傳福音。(圖1/RZIM提供)

 

鑑於今日人們面對著各種思想和價值觀的衝擊遠甚於往昔,而未被釐清的觀念,往往也阻礙人們接受福音,為了傳揚福音,並幫助自己和人們活出豐盛的生命,如何跨越人思想的藩籬,是現今教會的重要課題。為此,好消息電視台將於5月21日禮拜日晚間10時30分起,每週日、一、六播出《神國思維》節目,由護教學大師拉維.撒迦利亞博士主講,幫助信徒深度思考信仰,同時也引導知識份子思考信仰的價值(圖1)。

以辨惑傳揚福音 讓理智與心靈接軌

拉維.撒迦利亞博士(Dr. Ravi Zechariah)於1985年創立RZIM(拉維撒迦利亞國際傳道會)國際事工,致力實踐「我思故我信,我信故我思」的信念,目的在幫助思考的人相信,相信的人思考。其事工的宗旨,在觸及思辨與懷疑論者,為他們解答疑問,以辨惑傳揚福音,消弭思維的障礙,讓人得以定睛耶穌的十架。同時強調服事者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分享基督的福音,幫助他們能走過人生最長的旅程,讓理智與心靈接軌(圖2)。

(影片檔)

 

撒迦利亞博士於馳名大學講述信仰真諦(圖2/RZIM提供)

 

在接受GOOD TV主持人黃國倫牧師專訪時(圖3),撒迦利亞博士說,聖經很重視我們的思考,箴言二十三章7節提到:「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並鼓勵人們思考「真實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腓立比書4:8)。可見思考先於行動,一切都從思想開始。他說:「心思是仇敵撒但攻擊的戰場,牠若從理智的前門進來,你可以用理智擊退牠;但牠若從想像力的後門進來,就有可能污穢你的心思。」因此人的思維必須有紮實的理智根基,才能獲得引導,發展出高尚的思維。他希望思考的心靈最終都得以信靠耶穌基督,但也希望信從耶穌的人,學習純全、深入、有根有據的思考。事實上,他相信思考是上帝賦予人的生命特權,且它將左右人的一生。

拉維.撒迦利亞博士(右)在GOOD TV《神國思維 – 真理對談》特會中,特別接受黃國倫牧師(左)專訪。(圖3/RZIM提供)

諄諄善誘 領人與耶穌建立關係

從小在印度長大的拉維.撒迦利亞博士,談到個人的信主經歷時說,17 歲時他踏上信仰之旅,當時的他並不快樂,他的想法與父親的期待南轅北轍,甚至使他決定服毒輕生。因為印度的文化重視外在表現,與華人一樣。輕生未遂後他躺在醫院,有人送他一本聖經,耶穌的話觸動了他:「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 約翰福音14: 19) 藉著這節經文,他明白生命是上帝所賜的,惟有祂能賜下新生,這使他的心靈與人生的意義從此不再一樣。

許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拉維.撒迦利亞博士會選擇以護教學來傳揚福音呢?他說:「彼得前書三章 15-16 節說:『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此經文中『回答』的希臘原文是 apologia,亦即護教學的字源。護教學是為人解惑、釐清真理的一門學科,雖然我們無法使心靈新生,這是神的特權,但聖靈可以運用理智的論證,達成傳福音的目標。」在人們追尋生命意義的旅程中,心中常會浮現各種問題,例如:「耶穌為何是得救的惟一道路?」「善良的神怎可能容許惡的存在?」「神的同在為何有時難以捉摸?」護教學就是幫助人釐清問題,進而解惑,引領人與耶穌建立關係:「祂為什麼自稱是世人的救主?」「祂為什麼應許要進入人的生命?」這過程就好比開墾荒地,需要逐一地將雜草和障礙物排除。

撒迦利亞博士(右三)幫助許多年輕人深思信仰找到人生意義。(圖4)

牧者和全球各界菁英極力推崇

45年來,拉維.撒迦利亞博士的講道足跡遍及全球七十餘國,涵蓋馳名大學包括:哈佛、普林斯頓、牛津等,聽眾包括南非和平協定撰稿人、秘魯總統內閣及議會、莫斯科列寧軍事學院將領等各界菁英,從他的教導和諄諄善誘的分享中,許多人得著新的眼光和力量來看待生命中的種種問題(圖4)。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授周學信就表示,撒迦利亞博士的護教學非常不一樣,不但有一致的論述,同時透過藝術、文化來證明,他也把護教學與生活連結在一起。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也表示,他是當代很重要的神學家、哲學家跟護教學家,他帶著當代的思想、哲學跟文化幫助我們辯證信仰,同時透過信仰,我們能看見其他所有的事物。

在當前世界正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混淆不清的思潮時,好消息電視台盼望藉著拉維.撒迦利亞博士《神國思維》節目的教導服事,幫助思考的人相信,也幫助相信的人更深思考基督信仰,進而願意勇敢地起來捍衛真理,傳揚福音!

 

 

(1305)

標籤: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