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偉大改教家──學人牧者加爾文

好消息國度新聞2017/12/25歐華神學院助理教授  鄭路加西班牙特稿

有一個人原來想當神父,後來卻成為教會歷史中重要的改教家。

他24歲改信更正教(基督新教),三年後就寫完《基督教要義》成為改革宗的神學經典。他對新教的發展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在理論與實踐上奠定了歸正宗的基礎。

本系列專題中我們介紹了馬丁路德、慈運理,但您不能不認識小他們20多歲的「加爾文」,他的神學思想甚至成為美國制憲基礎。

改教運動第二代重要改教家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圖1、2/翻拍自維基百科網站)

1536年,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查理五世(Charles V,1500-1558)與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Francis I,1494-1547)為了爭奪歐洲領土的霸權,在現今法國東南部和義大利西北部進行了一場劇烈的戰爭。此戰役被後世稱為薩沃伊(Savoy)之戰。這是兩位歐洲霸主在15年之內第三次兵戎相見。捉對相爭的兩位君主都是文成武功,盛名遠播。尤其是查理五世在鼎盛之時,成就了建立史上第一日不落帝國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主角的兩位君王萬萬沒有料到,神藉著他們興起的戰亂改變了一位年輕學者的生命軌跡。這位年輕人原本為了前往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潛心研究,特意繞道避開戰亂,卻因此走進了成就他學人牧者身份的日內瓦(Geneva)。是的,這位躲不開歷史主宰奇妙帶領的學者,就是改教運動第二代的領軍人物——加爾文(John Calvin,1509-1564)。

法學造就思辨 《基督教要義》是更正教寶典

當加爾文在16世紀20年代初就讀於巴黎大學的時候,威登堡的路德和蘇黎世的慈運理都已經在各自的城市展開了立場鮮明的改教運動。

七、八年後,當路德和慈運理這兩位德語改教的領袖為了聖餐觀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說法語的加爾文開始成為知名法學家阿爾西阿提(Andrea Alciati,1492-1550)的門下弟子。改教學者們都認同,法學院的學習造就了加爾文說理清晰的特質。而這樣的恩賜也正是改教運動能夠持續發展的必備元素。也大概在那段時間,加爾文對改教的理念有了更多的認同。

1533年,在他為好友柯布(Nicolas Cop)所撰寫的就任巴黎大學院長的演說稿中,已然將他的改教立場表明出來。因此,加爾文被巴黎市議會追捕,不得不遠離家鄉。然而,正是這樣的經歷,促使這位具有清晰明辨頭腦的律師,於1534年開始著書為更正教的教導做辯護和梳理。該書從1536年初版之後,歷經多次的擴充、改版。當加爾文在1559年推出最終的版本之後,這本名為《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的著作隨即成為了流傳到至今的更正教神學經典。

《基督教要義》最後定稿四大巨冊,共八十章。加爾文被譽為第一個用科學方法解釋聖經的人。(圖3、4/翻拍自網站)

布策爾的提醒 豐富牧會經驗

加爾文撰寫該著作的原意本是,要呈獻一份更正教信仰告白給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向其陳明更正教的信仰完全符合聖經的教導和教會持守的真道。雖然法國政府沒有因此停止對更正教教徒的逼迫,但是加爾文的才華卻因此令諸多更正教牧者折服。所以,當加爾文準備前往斯特拉斯堡時,被兩位君主的爭霸之戰火所迫,只好繞道經過剛剛從薩沃伊地區獨立出來的日內瓦。當地的牧者法雷爾(Guillaume Farel,1489-1565)抓住那個僅有的機會,軟硬兼施地把他留下來主持日內瓦興未艾的改教大局。

斯特拉斯堡牧者布策爾的提醒,幫助加爾文豐富了牧養經驗。(圖5/ 維基百科)

年僅27歲的加爾文在那個時候是一位學術嚴謹、頭腦清晰的學者。初生之犢的他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改教運動。可惜的是,他的強硬激起了當地更為強硬地反抗。在日內瓦待了兩年左右之後,加爾文就被驅逐出境。此時的加爾文依舊對著書研究滿懷憧憬。他速速地前往巴塞爾,日以繼夜地研究,期待奪回失去的時光。然而,他在那裡得到是斯特拉斯堡牧者布策爾(Martin Bucer,1491-1551)的嚴厲警告,如果加爾文沉迷學術,忽略他在教會一線的服事,上帝會懲罰他的研究。這與當年法雷爾所說的大同小異,結果也是相差無幾。加爾文接受了來自斯特拉斯堡的呼召,在那裡開始負責對法國難民的牧養。如果加爾文按照原計劃,早兩、三年到達斯特拉斯堡的話,教會歷史上必定會多一位多產神學家。然而,教會卻可能會失去一位為教會做神學的牧者。在斯特拉斯堡的三年時間,加爾文在寫作之餘,主動地花了相當的時間、精力陪在牧會經歷豐富的布策爾身邊。也因此,加爾文對牧養生活,教會文化,政教關係等等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反思。

在1787年的美國制憲會議上,先賢們引進了加爾文改革宗的神學思想和治理模式。

(圖6/ 翻拍自網站)

加爾文神學影響美國制憲

1541年,當加爾文再次被邀請回到日內瓦主持改教的時候,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已經兼具學者的頭腦和牧者的心腸。5年前那位為了更正教的合法權益寫信給法國國王的法國公民,如今被神塑造成一名關心神的旨意如何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學人牧者。

在他的管理下,日內瓦從之前的混亂漸漸變成各處更正教團體效仿的對象。蘇格蘭長老會的奠基人約翰諾克斯(John Knox,1505-1572)深深地為日內瓦的屬靈氣氛折服,宣稱那是「自使徒時代以來,世上最完美的基督教學校。」因為他在那裡不僅僅可以接受良好的神學教育,也能夠看到那些神學知識和信仰生活緊密地連接。當然,諾克斯不是唯一一位這樣認為的信徒。很多信徒都希望在自己的家鄉實行加爾文那樣以嚴謹的神學建造教會,用教會的見證影響社會的模式。

一個世紀後,一群發現在歐洲無法真正實現這樣夢想的信徒決定飄洋過海地來到美洲大陸,在1787年的美國制憲會議上,先賢們要面對的絕大部分問題,都是關於如何對罪和權力建立相應的制衡和平衡機制。他們引進了加爾文改革宗的神學思想和治理模式。在神的帶領下,神的國度再次拓展到新大陸。

(939)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