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話語論壇:走進公共深入處境,是愛心也是智慧

聚焦新媒體時代基督教傳播的策略與實踐

2017/3/9 好消息新聞組編輯

 

美國「普世佳音新媒體傳播機構」執行主任安平牧師。(林稚雯攝)

 

普世佳音新媒體傳播機構與北京香柏領導力機構發起,救世傳播協會等十七個單位合辦的「第五屆話語論壇」,3月3至4日在台北矽谷大樓靈糧國度領袖學院舉行,本屆主題為「走進公共,深入處境」,聚焦在「新媒體時代基督教傳播的策略與實踐」。
本屆論壇是歷屆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聚集,來自台灣、中國、北美、香港等地教會機構領袖、基督教傳媒代表、知名學者、業界精英、自媒體達人等,約三百人與會,盛況空前。

上帝是最早的直播客

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喬美倫副院長在開幕時,引用詩篇十九篇1-4節指出,2006年流行迄今的網路直播,而「最早的直播客」非上帝莫屬,因為祂喜愛啟示百姓,揭露自己,讓世人知道「祂有話要說」。而希伯來書一章1-3節則說,在末世上帝把焦點放在祂兒子耶穌身上,藉耶穌把祂的榮光發表出來,所以耶穌是「真正的網紅」。而歌羅西書二章3、9節顯示出「最大的雲端就在基督裡」。她強調,如今我們更須用諸般的智慧傳揚祂,才能把人引到上帝面前(參考哥羅西 一章 28節)。
至於本屆重點如何因應新媒體挑戰,話語論壇發起人之一、美國「普世佳音新媒體傳播機構」執行主任安平牧師,他深入探討文化、科技、傳播和內容等方面「高度處境化」(High Contextualization)的傳播,期盼提供基督教傳媒更積極有效的策略指引。

道成肉身的耶穌是處境化典範

安平牧師說,所謂「處境化」,簡而言之就是在對的時間,向對的人說對的話所達到的最大效果。道成肉身的耶穌給基督教傳播及新媒體宣教一個典範,就是讓普世真理全然彰顯於某一特殊人類處境下。早期教父、中古神學家,以及現代改教家都深受此「道」激發,而在其處境下從事神學和傳播。「高度處境化」不是目的而是策略,不是遷就而是俯就,不是迎合而是調適,不是效法世界而是效法基督,不是討人喜悅而是榮神益人。他以「共用經濟」為喻指出,若與會者是一盞盞太陽能燈泡,當自己點燃而照亮其它燈泡時,就不會感到黑暗。新媒體顛覆傳統傳播與行銷,衝擊媒體宣教,盼與會者都能點亮自己,啟發別人,共用光明,共享喜悅。

轉化土壤 更新文化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林治平教授以「轉化土壤,更新文化」為題,談到西方宣教士在中國宣教過程中,因不能分辨符號和理念,不能從處境化角度去理解中國文化與社會,所以出現的種種誤解,至今都沒有消除。
林教授指出,馬禮遜在華宣教至今二百一十年,內地會一百五十二年,西方宣教士宣教過程對中國歷史和社會文化不了解,造成基督教與中華文化產生衝突和誤解。他說,理念是指思想傳播的基本觀念,符號是人所賦與的而非天然擁有的,唯在脈絡(context)中才有意義,透過符號表達內容,人們才能彼此了解,一個符號放在不同脈絡中會產生不同意義,例如外國人在台灣商店買Pen(筆),因為發音與「盆」近似,所以老板拿一個盆給他,顧客說「no」(不是),老板回答「不漏」,此即符號放在不同脈絡中所產生的誤解。
林教授認為基督教信仰可以是普世的,但須落實在生活中才有意義;理念衝突要解決,符號衝突要溝通;如何使基督教從西方文化模式的符號中剝離、還原,很重要。他強調,所有上帝手中偉大的工作都有三個步驟,開始覺得不可能,然後困難重重,接著不知怎地成就了。工具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進入處境化,否則永遠不是成功的宣教士。
中國人民大學何光滬教授對傳播和轉化有很深的負擔,希望中國大陸能轉化污染的土壤,更新陳腐的文化,建設公共神學,推動中國的轉型。

(本文和圖片取自國度復興報)

(150)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