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獻台—馬偕宣教士 第2集

好消息國度新聞 2017/04/15 記者 吳丹卉、史靜芬台北綜合報導

馬偕宣教士對台灣醫療貢獻極大,在推動教育上更是非常用心。為了推動在台教育,他親自回到加拿大募款,在淡水設立了第一間學堂,也因為他的家鄉叫做牛津郡,就用牛津這兩個字命名,這就是台灣最早的西洋學堂。

牛津學堂是北台灣第一個引進西式教育的據點,影響包括真理大學、淡江中學、台灣神學院和馬偕醫學院的建立(圖1)。真理大學校牧室及校史館館長王榮昌牧師告訴我們:「馬偕宣教士教導學生的課程中,不單單只有聖經課程,還有教育天文、地理、自然科學,和國際史。從這些多元的課程中,更可以介紹人去認識到上帝創造自然的奇妙。」馬偕對台灣教育的擺上,可稱為北部西式教育的起始點。

 

牛津學堂對台灣西式啟蒙教育影響極大(圖1)

 

這座學堂就坐落在位於現今淡水的真理大學,這座充滿西式及教堂元素的特殊建築。學生們優閒穿梭於校園,似乎漸漸淡忘校園一角的紀念雕像主角,他對於一百多年前的台灣西式啟蒙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

馬偕非常愛台灣,甚至希望能做台灣女婿。在媒人陳塔嫂的牽線下他娶了台灣的妻子,並為她改名叫張聰明。當時的台灣社會非常重男輕女,女性幾乎都是文盲。他不但教導妻子讀書,還在1884年設立淡水女學堂,這也是台灣第一個女子學校(圖2)。

在台結婚生子的馬偕十分重視台灣女子教育(圖2)(照片翻拍自/馬偕醫院文史館)

透過蔬果園藝傳達神的愛

不只醫療與教育,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高麗菜、胡蘿蔔等這些蔬菜,竟然也跟馬偕宣教士有著莫大的關係(圖3)!「他曾經說過:『每一朵花都有聲音,每一片葉子也都是有它的異象』。」馬偕醫學院諮商中心主任林一真告訴我們:「『馬偕宣教士覺得每一個傳教士都應該要去認識植物,去聽到大自然裡面神透過植物所講的話語。現在我們看到台灣有很多人在做園藝治療,其實馬偕就是台灣園藝治療的先驅。』」

鮮為人知的是,馬偕也將高麗菜、胡蘿蔔等9種蔬果引進台灣。(圖3)

 

就像是對上帝的全然擺上,馬偕對於台灣這片土地是完全的奉獻。中法戰爭時,法軍進犯北台灣,驚慌的民眾仇視一切外國人及基督教,於是聚眾拆毀教會、挖掉基石。然而,法軍猛烈轟炸淡水的結果,卻使偕醫館內外都擠滿受傷的士兵。馬偕因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還受到清廷的褒獎,連續三天三夜敲鑼頒布命令,要民眾全都改口叫他偕牧師,不能再叫鬍鬚蕃(圖4)。

中法戰爭時,馬偕救助傷兵深獲清廷肯定,民眾改稱他為「偕牧師」。(圖4/翻拍自真理大學文史館)

 

馬偕牧師不僅擔任台灣人的醫師也是天國的大使,他深愛台灣的心,以他一生在台生活20餘年,以及曾說過的:「為了台灣人我不只一千次情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就可得知。馬偕以『寧願燒盡,不願朽壞』勉勵自己,而這也正是他一生的寫照精神。然而長期呼喊要人悔改信主的馬偕,卻在1900年被診斷出患有喉癌。儘管如此,他仍然在日記上寫著:要再次為主服侍,在北福爾摩沙傳道。

1901年6月2日下午4時,馬偕博士經過年餘與喉癌糾纏後,在淡水寓所逝世,回到天家,享年57歲。骨灰也安葬於今日淡江中學內(圖5)(圖6)。

1901年6月,馬偕因喉癌病逝安葬於淡水,即今日淡江中學內。(圖5/翻拍自馬偕醫院文史館)

 

今日淡江中學內的馬偕墓碑(圖6)

 

從加拿大到台灣,從青年到白髮,最初在加拿大出生的一位小男孩,可能怎樣都沒有想到,他會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娶妻、生子、講台語。從平原到山區,為了讓台灣居民也能擁抱神的愛,他一步步走過台灣半片土地,甚至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步,安葬在台灣。他在日記中寫著: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 我的青春攏總獻給你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 我一生的歡喜攏佇此

我佇雲霧中看見山嶺  從雲中隙孔觀望全地

波瀾大海中遙遠的對岸 我意愛佇此眺望無息

我心未通割離的台灣啊~ 我的人生攏總獻給你

我心未通割離的台灣啊~ 我一世的快樂攏佇此

盼望我人生中的續尾站 在大湧拍岸的響聲中

佇竹林搖動的蔭影裡   找著我一生最後住家

找著我一生 最後住家  台灣~

馬偕宣教士終其一生的愛,就如同他所寫下的詩一般,已全奉獻給台灣-這一片你我佇足的土地。

 

 

 

(1312)

標籤: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