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媽媽蕭碧連:福音要傳給貧窮人(上)

好消息國度新聞 2017/ 5/1 記者李珊整理報導

 

宣教士蕭碧連在台灣早年宣教風氣不盛的情況下,於 1983年就接受國際環球福音會的差派,前往非洲幾內亞比索共和國宣教,在一個政變頻仍、貧窮落後、瘧疾橫行的國家傳福音二十八年,可稱得上是台灣女姓基督徒前往非洲宣教的拓荒先鋒。

二十歲才小學畢業的蕭碧連,卻精通英文、葡萄牙語和非洲土話,未曾領過任何薪水,卻從來沒有一天為生活所需憂愁,與先生膝下無子,非洲人民叫她Anna Co,就是「安娜媽媽」的意思,幾內亞比所居民早已視她為非洲人,蕭碧連常說:她在非洲有很多兒女(圖1)。

蕭碧連服事幾內亞比索二十八年,與非洲人親如家人。(圖1)

窮苦童年操練心志

蕭碧連能長年在環境艱困的非洲服事,除了信仰的使命促使,坎坷成長過程的磨練也是上帝的預備。1948年出生於台東池上鄉,幼年家庭貧困,有十一個兄弟姐妹,爸爸的工作是台灣傳統神像的畫匠及五金師父,媽媽是典型的農村家庭主婦。蕭碧連雖然成績很好也喜歡讀書,媽媽卻認為「照顧小孩比較重要」只讓她念到小學五年級(圖2),就輟學回家幫忙家務,每天四點起床撿柴,要燒飯、洗衣、照顧弟妹,還到磚廠做工貼補家用;全家搬到花蓮玉里,為了學一技之長,十八歲到美容院學美髮。

蕭碧連小學五年級就被迫輟學幫忙家務。圖為她的台東池上的國小。(圖2)

 

當時有一位從芝加哥來台的美籍宣教士白老師常來剪頭髮,每次白老師總是指定要蕭碧連,後來才知道這是因為白老師要傳福音給她。白老師還常邀請她去家裡玩,蕭碧連拒絕幾次後,被白老師的愛吸引,一句「我的門是為你開的」而有更進一步接觸。(圖3)

蕭碧連18歲時遇到芝加哥來台的宣教士白老師,改變了她的人生。(圖3)

二十歲讀小學、三十歲神學院畢業

蕭碧連終於在二十歲受洗成為基督徒,信主後她為了周日工作不能去教會而不安,白老師介紹她來到台北的「希望院孤兒院」(現今已改建為『中華福音神學院』),在那裡打雜賺錢,貼補兩個弟弟的學費(圖4)。除了幫忙賺錢養家,她很期待能繼續讀書,於是克服萬難,從國小補校開始重新回到學校,白老師也調到台北一直照顧她,於是半工半讀陸續完成國、高中學業,年近三十歲從「中台神學院」畢業了。

蕭碧連二十歲時到台北希望院打工,同時半工半讀,完成神學院學業。(圖4)

 

蕭碧連就讀神學院二年級的時候,學校邀請了一位牧師來傳講宣教的訊息,她覺得非常感動,開始積極尋找出國服事的機會。有一次一位美國宣教士告訴她一個非洲的喻道故事,蕭碧連聽了之後很激動,心中就響起一個聲音:「如果你對非洲有感動,為什麼不去非洲?」

 

這個「前往非洲」的想法,便在此時萌芽,隨後縈繞在她的心裡…。神學院畢業後,蕭碧連到台中從事監獄事工,四年後,神學院的同學拿了一本叫作《看哪》雜誌給她,裡面刊登很多幾內亞畢索的需要。冥冥中她知道她就是自己要來這個地方,透過「國際環球福音會」英國同工博仁滿的聯繫,當地的宣教士告訴她幾內亞畢索當時有飢荒、有瘧疾….,如果她要前往,記得要帶好四年的食物。聽到這樣的消息,並沒有讓她打退堂鼓。(圖5)

幾內亞比索貧窮落後,沒電、沒有自來水,居民需要挑水飲用。(圖5)

 

蕭碧連對非洲和兒童事工特別有負擔。(圖6)

非洲VS婚姻

前進非洲的想法家人都非常反對,甚至認為她是不是精神出了問題,經過六個月的禱告,母親終於點頭答應。但更掙扎的是婚姻的抉擇,因有位神學院學長希望跟她結婚,但並無去非洲的計畫,她必在婚姻和非洲間做一抉擇,一旦去了非洲就要面臨終身單身的處境。

在婚姻和非洲抉擇間掙扎後,蕭碧連選擇順服神前往非洲。(圖7)

 

「但是神要我去非洲宣教的感動很強烈,我覺得應該順服神」。當一切預備工作都完成時,她心中還在掙扎。有一天晚上,她參加一個聚會,在回家的路上經過台中公園,月光下她和神有很深的禱告,主說:「你是我重價買贖的,你愛我比父母親、婚姻更深嗎?」當下,「福音要傳給貧窮的人」的話語敲擊著她,她便全然放下一切的掙扎和考慮,把自己完全交給神。

(資料及圖片來源: 晨光影像發展協會紀錄片《荊棘中的百合—蕭碧連》)

非洲媽媽蕭碧連:福音要傳給貧窮人(下)

 

(1182)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